雨水口是城市排水系统的咽喉,承担着收集雨水的基本功能。在日常运行中为了保证雨水口的泄水功能,需要对雨水口进行经常性的清掏。传统的雨水口清掏方式是用人工使用铁锨等工具进行清掏并转运、倾倒。这种方式存在着效率低下、雨水口连接管清掏不,进而造成雨季排水不畅并易污染雨水管道系统等问题。
早在1955年美国就开始研制并设置雨水口截污过滤装置,根据不同场地、不同污染程度所设装置的内部结构不同,主要有集水型、沉淀过滤型、可调节型、过滤净化型、防护型等型式。德国在近些年研制的雨水口截污挂篮中使用土工布作为拦截介质,可拦截树叶、垃圾等杂物,降低管道污染物沉积和堵塞的风险。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效能显著提高,基本实现了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污水直排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各地仍普遍存在下雨后河流水体返黑问题。雨水排口污染及治理已成为黑臭水体治理和水环境质量提升的瓶颈,其中,雨水排口污染的问题又在于雨水管网的高水位。
黑臭水体整治中,雨水(合流)泵站、自流排水口旱天不能排水已成为“铁律”,旱天不让排,那就得“憋着了”,这些水“憋”在雨水排水管里,就导致雨水排水管、合流管旱天“满管流”。高水位、“满流管”给排水管道清淤养护带来难度,积存在管底的污泥无法冲到下游检查井捞出,造成管道内长期污染物沉积,与混接污水共同“憋”出了污染。
雨水口的维护与管理挑战尽管雨水口在城市排水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维护与管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雨水口数量激增,维护工作量也随之加大;另一方面,部分市民对雨水口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随意倾倒垃圾、排放污水等行为时有发生,加剧了雨水口的堵塞和损坏。因此,加强雨水口的维护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建立健全的维护机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共同守护好城市的“排水卫士”。